因最近(2022/4/6日) 收到了一則 Google Map 地標上的評論留言,這2天也看到一些社群網站及FB社團相同的留言,該留言者為 Build School 中途退訓且未完成專題之過往學員,並非我們已完成專題之結訓學員; 但該留言其中有些失真及單方面的言論,且直接於該留言中指明我本人,已造成我們的困擾。
坦白說這則留言,我一整天沒有回覆,就是希望該員能再多想想,這樣的留言將會有何影響 …但若我仍持續不回應,只會讓訊息失真造成誤解及更大困擾。將我本人的回覆,整理如下,
(這3張為Google Map地標上於 2022/4/6日 9:08am 之原始評論留言)



(以下為我本人 Dann哥於2022/4/7日的回覆)
你好, 謝謝你對課程肯定 但針對中途退訓或專題未完成者,以及對我本人的觀感及評論,想與你多聊聊,如下
1. 為什麼 Build School 有中途退訓及大量的作業/專題完整度的要求呢?
Build School 至今已將近6年,每一位學員都會親自與你們聊聊面談,希望再次確認每一位參訓者強烈的學習動機及想成為專業軟體工程師的決心,也會讓你們知道這裏訓練的強度以及所需要投入的時間,就是不希望浪費各位寶貴的時間。若是你參訓的該屆新竹班,除了一些是校外自費參訓之社會人士外,因有較多的大四應屆畢業生是中華大學學校支持免費參訓的(也感謝學校投入資源並給予的支持~),有些學生是為了額外學一個技能,未來並非要以軟體工程師為職業,這類的學生我們仍會給予學習的機會,只要願意花時間練習並全心投入,即使是非資訊相關科系及剛接觸程式入門者,我們都是很歡迎的,因很多時候都需要透過時間及練習去了解自己是否合適這領域,從作業及專題得到的成就感,更能認識自己是否對軟體工程有高度的熱情。因此你提到開課前二週就會有在校生免費培訓的學員會想放棄及退訓,坦白說是很正常的,並不會讓我覺得很驚訝,因若是沒興趣或無法投入時間練習,也會予以尊重其意願,因若持續課後無法練習或作業沒法投入時間,會愈來愈跟不上或課間內容無法理解,較難融入學習環境,就會變成惡性循環會更不想來上課了,若無心學習我們也是建議退訓,否則除了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及這免費培訓資源外,也會影響班級的整體學習氛圍 (我們歡迎來自不同領域背景的學員,即使是初學者也是,我們在乎的一直都是是否願意克服困難及全心投入的決心)
到了專題階段,也會有少數如你狀況的學員中途退出各有原因: 有些是專題無法獨立完成負責的功能開發、或已另有打算不再以軟體工程師為就業目標了、或中途無心專題另有他就 (若是新竹班免費參訓的應屆畢業生,除了男生有兵役問題外,再加上有些人讀研考試或公職,這些人本來就非以軟體工程師為即刻就業目標,中途退出或非找軟體工作者,本來就不算為軟體工程師的培訓就業率); 但若是自費參訓的新竹班學員 (去年也有一位曾是台南科園區工作者,從嘉義北上新竹來參訓,目前在高雄軟體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我佩服這些有決心的同學,也看到他達成了目標為他開心) 或 Build School 獨立招生的台北班 (92%以上為自費參訓之社會人士,少數為贊助之公益方案學員),因大都以轉職軟體工程師為目標 (偶爾會有已是老闆或創業者,是以加強程式技能為目標,非就業為主),也會有更強動機及全心投入完成專題訓練結訓進入軟體工程師領域)。更重要的是,市場上目前軟體工程師的職缺雖然愈來愈多,但要求的門檻並未降低。從企業主求才的角度思考,不會有一個雇主或未來的主管希望你在培訓期間是很輕鬆的,專題是很簡單的,也因此我們課程的強度及作業/專題的要求並不會因擔心學員無法完訓而降低訓練強度。
除了前端/後端/資料庫/MVC等技術及框架需學習外,現在又常見前後端分離的開發模式,若只是讓課程輕鬆/作業少或是專題只是做一些簡單的應用,對真正想從事軟體工程師就業幫助不大的~這些在與每位打算參訓的學員都會與之詳細說明,也希望學員們認真的投入時間練習並開發一個完整的專題,才有助於就業並找到自己滿意的軟體工程工作。沒有錯,這過程很辛苦,強度也不小,但只要能專題好好做,培訓過程用心投入,都會有很好的成果~
在參訓期間作業很多這每位學員也都很清楚,雖然前5週課程會比較鬆一些,就是希望讓略為落後學員可以盡早進入學習狀況,開訓前的先修課也是同樣的目的,目前台北/新竹班都是一樣的課程內容/老師/訓練時長也都一樣的。但培訓期間每位學員的學習狀況及投入時間程度不一,我們盡可能去協助每一位有很強的動機及願意花時間練習的學員,包括晚上/課後學員詢問,專題協助及許多的助教日、額外技術補充,這些只要有經歷過培訓全程及完成專題的學員,都很清楚的 (但若未能完成專題或中途退訓者,或許不清楚我們的用心及投入的時間 …雖然你未完成專題退訓了也沒參加Demo Day,但培訓期你也曾經來台北觀摩過Demo Day,了解結訓學員專題的要求及表現,以及他們投入的時間…; 能用心完成專題並結訓者,只要是想往軟體工程師前進者,都能有專業能力在軟體工程業界發展,我不會去舉特例,因每個學員可以取得的工作或職涯成就會依學習能力狀況、自身之背景資歷等因素影響…)
2. 針對你提到我們對於「未結訓及退訓」的學員不歡迎其回來,這點必須嚴正說明並非事實 (因你指名了我本人,因此親自回覆與你說明) – 你應該是誤解了,但若是已退訓未完成專題者,你又已離培訓期半年以上了(2021/7月至今已近9個月了),又多次不知會就自行前來,坦白說已打擾了我們,我只能就以一位長輩的心態與關心,與你溝通並盡量協助,但終究職涯是自己需負起責任; 若你已中途退訓了,也未完成專題,退訓後從事的工作也不是軟體開發職務,又多次不提前知會前來要我們提供技術幫助及你當初未完成專題的技術問題除錯,也已私下婉拒你了,坦白說真的幫不上太多忙,就請多多見諒了。
在培訓期間,我們的老師/助教以及我本人,相信給你的協助已經很多了,我與你1:1談話的時間應該是近2年來最多的學生,在學校操場/教室/辦公室,每次都聊了不少職涯建議並鼓勵你持續學習~甚至你中途退訓後,仍有多次到我們辦公室找助教詢問技術問題 (我的印象中是二次),第一次在2021/11月,你並沒事先告知就過來了,雖然你已退訓了,但基於禮貌以及晚輩尋求幫忙,再加上你說仍有心想往軟體工程師工作前進,因此請助教協助你幫忙看你跑不起來的專題程式碼,當晚你也待了很久 ; 2021/11月台北媒合會,已事先在群組中說明了,若想參加媒合請事先通知才能安排,但你沒有知會就自行跑來了,事後也與你私下說明應該告知我們; 也曾在IG私訊提醒你一些軟體工程工作職場上該注意的事,哪些不應PO文,也是希望你能工作順利並專注在學習上; 最近一次是在2022/2月底時的一個晚上,你也是沒知會就直接到台北辦公室,我仍花了很多時間與你溝通 (是的,講到後來我已失去耐心 …或許就是這些點點滴滴,你因此評論我兇你並認為我不歡迎非結訓學員 ; 因已多次提醒及說同樣的事了,自認已幫不上忙,但又三番二次來,且都已與你說明當面婉拒了),當晚後續助教也與你待到將近12點協助技術問題~這些相信你都記得…(再次說明: 你是中途退出且未完成專題,我想這樣幫你,我們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我們很歡迎結訓的學員及校友,回來聊聊及分享,甚至技術交流討論都是很歡迎了~可看看我們FB/IG的分享,應該也會看到許多校友回來走走…
最後….坦白說,雖然我已工作多年及經歷過各種挫折,也與各種不同背景領域的學員相處過,身為培訓教育工作者的我,在看到你的留言時,真的…仍有一點點心寒及傷心….
因你已在此公開留言並於文字中指明我本人,現在是半夜,我仍花了一些時間寫下這些文字回覆,也看到你在其它地方也有留同樣的言論,除了不希望這些失真且單方面的言論讓他人誤解,再來也希望若你看了這些文字 可以直接與我溝通 我仍是很開放心態的 可以連絡我的 不用太擔心 或許有一時情緒 但要相信事緩則圓 (一些個人情緒化的文字放在網路不一定是好的 我很清楚網路的留言很容易有誤解 進而造成對個人的影響….坦白說這則留言 我一整天沒有回覆 就是希望你會再多想想 這樣的留言是否會對自己有何影響 …但若我仍持續不回應 只會讓訊息失真 因此仍在此再一次說明回應了; 因你已於4/7早上 9點多LINE回應我,你回覆仍會留下google map 地標上的評論,是的~理解你的想法,但針對我個人的評論及失真言論,我自認已盡力說明陳述如上事實了~希望你可再多加思考及回顧,仍深深祝福你)
曾經與你短暫相處,許多的職涯建議,也曾花了許多時間與你溝通,老師/助教/同學們給予的技術學習協助….希望你去回想曾經的美好,不要執著在這個點上,要往前看,仍希望你重提信心,大步邁前! 祝福你職涯一切順心~
Build School, Dann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