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是關鍵 – 分享 Build School 我們怎麼做

Build School 成立的用意,在於培養學生進入軟體資訊領域,所需的技能及軟實力,並最終協助並輔導同學就業,成為一位軟體工程師進入業界。因此我們邀請許多業界夥伴來教導學生,並帶領同學做一個企業專案,就是希望同學能早點了解業界環境並做好準備。

執行這一年來,我們也更了解到,程式學習及能力的養成,並無法速成,它需要時間的積累,以及同學的大量練習。更重要的是,在這長達5個多月的學習過程中,如何持續保持高度的「學習動機」(Motivation),會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不單單只是教學方法,包括學習場域的設計、複習及教材設計、學習成效檢核及回饋機制、老師/助教與同學間的互動,這些都會影響學習的氛圍,並帶動同學們的學習動機。

在這我們分享 Build School 在過往經驗中,如何持續強化同學們的「程式學習動機」,整理如下,

  • 高互動性的學習場域設計 – 程式學習需要有一個可以容易討論的學習環境,因此在Build School中,我們打造了一個開放式學習空間,營造互動及討論氛圍,同學自己的學習場域、自行設計海報、照片、感謝小卡牆、白板任意畫,擁有歸屬感,想要踏入教室。可參考 Build School Blog 了解更多 https://blog.build-school.com/2017/04/08/sharing-be-a-teacher/
  • 提高成就感的小練習 – 在 Build School中強調實作及大量的練習,每個單元課程的設計除了一般的lecture講課,大部份比例皆為課程上實作。例如前端Bootstrap單元課程中,每天將帶領同學實作一個網頁,如: Facebook留言牆,先由講師一步一步帶領同學實作,並解釋每個Bootstrap的元件及class的作用,並引導同學如何查找線上官方文件。當天課程結束同學也將完成了他個人的小作品,提升了同學的成就感,這些小作品也將發佈到雲端平台,例如微軟 Azure 平台,對同學未來求職時及履歷的作品累積都有很大幫助。
  • 有趣的程式黑客松活動 – 每個單元課程結束,我們將舉辦程式黑客松活動,當天將由講師出題,同學可以開始解題,也可互相討論及學習,也準備了食物,在一個比較輕鬆的環境中解題寫程式。黑客松的目的,除了可以統整這個單元課程學到的技能外,也能在高強度的單元課程學習後,做一些有趣的活動以緩和學習氣氛。
  • 週間練習日安排 – 每週將有一練習日,通常是星期三或星期四,當天主要讓同學可練習該週的學習內容,並完成課堂中講師安排的程式題目。當天也會有一位業界的助教,可供同學提問,或是於自習日當天出題供同學演練當週課程內容,再次複習。
  • 助教機制及座位安排 – 在教室中,同學 4 ~ 5 人一桌,並安排有程式學習經驗與非資訊本科的同學交叉座,如此可以互相指導,當遇到問題時,左右兩邊都有同學可以協助。並於班上安排4位資訊本科程式能力較佳的助教,負責在自習日及晚上課後時間,協助同學解題及複習課堂的內容,以及練習的完成。另外安排一位業界的助教,於自習日當天協助複習及演練當週課程內容。
  • 成立Facebook社團以及Line群組,做為班級經營、師生互動、以及同儕分享與激勵的平台。
  • 定期學習評量及問卷 – 在課程中,約每3~4個星期將有問卷評量,用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個人課程理解程度,練習的頻率以程度、及個人未來志向及規畫,除了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改善及協助學生外,並可提早學生的個人規畫,給予適當的職涯準備建議。
  • 定期與同學1:1溝通的面談時間利用課前、課後時間、或練習日時間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習狀況及進度,激勵同學並加強學習。
  • 學習檢核機制 – 在單元課程階段,請同學將每天的練習題目,需打卡至班級公用的看板上,我們使用 Trello這個專案管理工具 (trello.com),如下,

practice-trello

讓每位 Build School 的同學將他/她未來一週的程式練習計畫都放上來,每位同學需將自己的學習計畫,key 成一張張的卡片,每張卡片上會寫著他/她打算複習的內容,以及到期日。

透過建立班級練習計畫白板,會有一些好處,

  1. 個人的學習進度–每位同學的學習進度不同,同學可依自己的進度安排練習計畫。
  2. 透明度–老師、助教及同學都可了解每位同學的學習狀況,老師可以進一步指導同學目前正在練習中的內容,避免以往不曉得同學學習情況,導致逐步落後。在 Build School 中我們不斷鼓勵同學要互相指導,而不是獨自學習,互相指導會有成就感,也能幫自己重整一下學到的知識。
  3. 互相激勵–每當卡片更新、或往下一關卡移動時,別人也會看得到,大家也可互相激勵,一同跟進。
  4. 為自己的時間負責–當同學將這個練習卡片放上來後,得為自己的工作負責,需自己安排何時練習、或與同學相約共同複習,逐步養成同學為工作建立責任心的習慣。
  5. 成就感–看到了自己的卡片,不斷地往前移、不斷地累積更多「已完成」的工作,將累積同學的成就感,也是自己的學習紀錄。

Yes! 「學習動機」不是只靠同學自己,當我們多花一點心思、多一些互動、Build School 期望營造不一樣的學習氣氛,這就是學校教育及實體教室課程,最有價值的部份!也歡迎各界給予我們指教、回饋並交流!

Dann Wu, Build School 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