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創立了一所資訊教育學校 – Build School

各位朋友們,我創立了一所資訊教育學校 – Build School。Build 是「動手做」、「程式碼編譯建置」、「Career Builder 職涯打造者」的意思外,也是「建立、打造」。這是一所實體的學校,第一個學習場域是在中華大學校園,有專屬的學習空間,這會是一所與一群師長及好友們共同「建立及打造」的學校!

想了解 Build School 的理念,可先閱讀,

  1. 給同學的一段話 – 了解 Build School 的課程方式及特色,以及對加入 Build School 同學的期待
  2. Build-School.com – 了解理念及願景

近幾年因工作的關係,每次拜訪客戶,總會被問到,「Dann 你可不可以介紹一些不錯的程式開發人員,我們正在徵人 ….」通常我的回答是:「要抽號牌哦,很多人排隊」。當然在這個數位新經濟時代下,軟體、App、IoT 、SaaS、雲端平台的應用需求大爆炸,軟體工程師招募自然也是需求遠遠大於供給。自己也常帶領仍在學的實習生,發現許多同學在大四即將畢業前對於未來就業仍沒有頭緒,也不清楚要踏入軟體資訊這行該具備什麼技術能力或軟實力,該做好哪些準備。自己也常有機會面試新人,我最重視的是新人的「自主學習能力」,畢竟在這行業變化快,技術或所需知識必須隨時地學習,因此我在面試時也會反覆去驗證這位面試者是否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此創立 Build School 時,也自許不單單只是教授這些即將進入職場的大四或研究生同學軟體開發技術,也期待他們可以透過講師或是企業導師的指導、展示、啟發、激勵,培養學生 Learn how to learn 的能力,如何主動學習、如何自己找解答,如何找資料、吸收知識、分析問題,他們要開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未來面對新的技術或新的領域,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也有人問我,做這件事情是要獲得什麼? 也有人笑我是傻瓜,我從來不認為我做這件事情是傻瓜,這幾個月的過程中,反而愈做愈有回饋感,得到愈來愈多的幫助,做這件事對學生、對業界、對學校都是好事,Why Not? 只要有開始,就會有所心得及 learning,我根本沒有什麼好害怕或擔憂的!
面試同學的過程中,聽著每個同學講著為什麼要加入 Build School,有個單親同學因媽媽賺錢很辛苦,想快點賺錢養家; 另一個同學說他平常寒暑假會去偏鄉教小朋友寫程式,未來也想成為 Build School 的一員教導即將就業的年輕人、還有位在職班同學把原本倉管工作都辭了,還在學校旁租了房子,打算接下來專心投入學習、還有位同學自學能力很好,因家境因素無法自備筆電私訊我怎麼辦 (學校計中也提供了筆電),只要有心且學習動機強,相信這些同學就比別人更有機會了!

 

在這陣子一些朋友總會問到 Build School 的一些理念及作法,我想在此簡單說明,

1. 進入 Build School 是需要測驗及面試、以及全心投入的

每一位進到 Build School 的同學,都會經過測驗及面試,目的是為了確認這位學員有高度的學習動機及企圖心,想要改變自己,且是大四或研究生有較多的自主時間 (每週至少4個全天),它不是平常修3學分,每週只上3小時這類的學分課。這裏沒有考試,但在這裏需要不斷地練習、練習、練習,每週都要 demo 你這一週做出了什東西、寫了哪些程式碼、還有分享你的學習心得,因為在未來的專業職場上,就是如此,你得為你的工作負責、展示出你的成果、並在過程中訓練自己的表達及溝通的能力。

2. 作品專案式的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

在 Build School 中,由講師講課,學員講台下聽課這樣的型式並不會是主要的課程內容。同學的時間將大部份用來打造一個作品,這個作品會是由 Build School 的企業導師所指定的題目,在作品實作的過程,將由企業導師帶領及指導,同學將演練一個軟體開發專案是如何分工、如何運作、需求如何分解、如何每週 demo 並 review 進度、如何發佈到上線,在這過程中熟悉真實軟體開發的環境。更重要的是,做出一個會動的東西、而不只是一個簡單練習而己,有助於同學未來的求職及工作,了解它的架構、清楚它的程式碼、知道如何修改它、這就是最好的履歷!

3. 企業導師 (Inspire Mentor) 和同學

“A Teacher Explains, a Mentor Inspires” – 我很喜歡這句話,一位好的Mentor (導師、師父、良師益友),除了能解釋及教授知識及技能外,更能Inspire 啟發同學給予方向、建議、指導或諮詢。

每一位在軟體開發上有實務經驗的企業導師,他們可能是企業的主管、資深軟體工程師或 CTO,其人際連結及資源將帶給同學更多機會,將比別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軟體工程師可能是同學踏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當然未來可能會轉職,但有了這些程式訓練,擔任資訊業的行銷、業務仍會比其它新鮮人更有競爭力。每一位 Build School 的講師及企業導師們,會是同學最好的 Mentor,除了技術上的指導外、當他們對職涯有困惑、或是想透過 Mentor 的人際資源尋求協助,這會是同學們在 Build School 結業後最好的畢業禮物!

知識教授及傳遞已不再只是透過傳統排排座的教室及老師在台上賣力表演講課,學習已是隨時、隨地在發生,學習方式也正在改變了,教育體制也感受到在這個數位新經濟時代下,學歷或認證已無法滿足未來工作及生活所需技能,提早養成 learn how to learn 的能力,才是跟著一輩子的能力。

但只是抱怨是沒有用的,並不會改變什麼。當業界抱怨剛畢業的同學基本技術能力不足、學習動機不強、找不到人才; 當鄉民也反過來抱怨不知道學什麼是對就業有幫助的、學不到東西、都在打工或沒目標不知道畢業後做什麼、還在討論出香蕉請猴子時; 當全球主要國家都在提倡程式教育的重要性時,讓我們一起來捲起䄂子做點事情! Think BIG and Do Something BIG!

Steve Jobs 曾說過一句話:「我有很棒的經驗,充沛的活力,再加上一點『夢想』,而且我不怕從頭開始。」我深感如此,雖理念很棒,也要逐步踏實地去執行。

謝謝各位協助的朋友,及願意加入 Build School 的講師及企業導師們! 需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有些人害羞或低調,無法一一點名。我很幸運因工作的關係認識了一些很有實務經驗且很棒的講師,也從業界及企業主得到了一些支持,我知道做這事沒法一個人完成、也沒法只靠熱情,我見了許多人、說明我的理念及作法、一路上有許多石頭,但我有時間,我願意一步一步去克服!

還有,Build School Inspire Mentor Program – 我們持續招募想從事講師及企業導師的你!

Build School 創辦人, Dann Wu 吳典璋